关于几种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容易发表的电子世界刊物
作者:电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人气:542 来源:http://www.qyqikan.com/web_show.asp?id=2113 标签:电子制作期刊投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发展日新月异,元器件的检测也就成为了家电维修中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如何准确而有效的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就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情了。为此,我们在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1 二极管[1]的检测
1.1 万用表选用R×1K档(R×1档电太小,R×10K电流太高,易损坏二极管)
1.2 两表笔分别接于二极管两端(如图1)测得一阻值,再对调两笔,测得另一阻值。二极管正向电阻很小(大约几十欧-几百欧姆),反向电阻很大(几十KΩ-几百KΩ)若正、反向电阻值相差很大,说明管子单向导电性能好,若两次值均很小或很大,则管子质量有问题。(很小,击穿短路,很大,开路)。
1.2 两表笔分别接于二极管两端(如图1)测得一阻值,再对调两笔,测得另一阻值。二极管正向电阻很小(大约几十欧-几百欧姆),反向电阻很大(几十KΩ-几百KΩ)若正、反向电阻值相差很大,说明管子单向导电性能好,若两次值均很小或很大,则管子质量有问题。(很小,击穿短路,很大,开路)。
红 黑 |
红 黑 |
图1(a)电阻小 图1(b)电阻大 |
1.3 正负极判断。
阻值较小一次中黑表笔接的管脚是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
2 三极管[2]的检测
2 三极管[2]的检测
2.1 判断三极管基极(B)
由于基极与发射极,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分别是两个PN结,它们之间反向电阻都很大。正向电阻都很小,所以用万用表欧姆档(R×100或R×1K档)判别。
具体操作如下:先将任一表笔接到某一个认定的管脚上,如果测量得的阻值若一大一小,则可知它不是基极。都很大(或很小),再对换表笔,重复上述测量时,阻值恰与上述相反,都很小(或很大)。则可断定所认定的管脚为基极。若不符合上述结果,应另换一个认定管脚重新测量。直至符合。
具体操作如下:先将任一表笔接到某一个认定的管脚上,如果测量得的阻值若一大一小,则可知它不是基极。都很大(或很小),再对换表笔,重复上述测量时,阻值恰与上述相反,都很小(或很大)。则可断定所认定的管脚为基极。若不符合上述结果,应另换一个认定管脚重新测量。直至符合。
2.2 PNP、NPN判别
测量时注意极性(管脚和表笔),当黑表笔接在基极,红表笔接在其它两极时,测得的电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该三极管为NPN型,反之,当红表笔接在基极,黑表笔接到其它两极时,测得的电阻值较小由可判定该三极管的PNP型。
测量时注意极性(管脚和表笔),当黑表笔接在基极,红表笔接在其它两极时,测得的电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该三极管为NPN型,反之,当红表笔接在基极,黑表笔接到其它两极时,测得的电阻值较小由可判定该三极管的PNP型。
2.3 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基本原理:把三极管接成基本单管放大电路,利用测量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β的大小来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
基本原理:把三极管接成基本单管放大电路,利用测量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β的大小来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
(1) 将黑表笔接于一个待测的管脚,红表笔接另一个管脚,基极悬空,然后将黑表笔所接管脚与基极用手捏住(注意不能使其相碰,这时在黑表笔与基极间串入人体电阻),表针会有一个偏转角(α1)。接着,更换黑红表笔,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偏转角β变化,对于偏转角大者,则其黑表笔所接管脚便为集电极,红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2) 与NPN型三极管判断c、e极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前后两次都用手捏住,经表笔与基极,观察表针偏转情况。指针偏转角的大小与红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3 晶闸管的检测
(2) 与NPN型三极管判断c、e极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前后两次都用手捏住,经表笔与基极,观察表针偏转情况。指针偏转角的大小与红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3 晶闸管的检测
晶闸管是在晶体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由最外的P层和N层引出两个电极,分别为阳极A和阴极K,由中间P层引出控制极G,如图2所示。用万用表测量极间电阻的方法可以判断其好坏,触发能力及管脚。
图2 晶闸管的结构、表示符号以及原理 |
A |
G |
P
N
P
N |
K |
A |
K |
G |
T1 |
T2 |
K
+ |
G + |
A + |
β1β2 IG β2 IG
IG |
R×1KΩ
+ — |
R×1KΩ
+ — |
万用表1 |
红 万用表2
G K
黑 A
|
图3 晶闸管测试电路 |
3.1 好坏判别
(1) (如图3所示)R×100档,测量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晶闸管正反向电阻值都应在几百千欧以上,若只有几欧或几十欧姆,则说明晶闸管已短路损坏。
(2) R×10档或R×1档。控制极与阴极间的正向电阻应很小(几十欧姆),反向电阻应很大(几十至几百千欧),但有时由于控制极PN结特性并不太理想,反向不完全呈阻断状态,故有时测得的反向电阻不是太大(几KΩ或几十KΩ)这并不能说明控制极特性不好。测试时,如果控制极与阴极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接近零)或极大,说明晶闸管已损坏。
3.2 管脚判别
对于晶闸管,只有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是一个PN结,具有正向导通,反向阻断特性。利用这个特性,将用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R×1K档,任意测量两个管脚的正反向电阻,当有两个管脚之间的电阻很小时,黑表笔所接管脚便为控制极,红表笔所接管脚为阳极,剩下的一个管脚便是阴极。
3.3 触发能力
(1) 将万用表量程拨至R×1档,将黑表笔接阳极,红表笔接阴极,记下表针位置。
(2) 然后用一导线或通过开关,将晶闸管阳极与控制极短路一下(这相当于给控制极加上控制电压)晶闸管导通,表针读数为几-几十欧。
(3)再把导线断开,若读数不变,说明晶闸管良好。本法仅适用于小容量晶闸管,对于中容量和大容量晶闸管可在万用表R×1档上,再串联一节1.5V电池测试。
关于电子类的刊物,选择的刊物介绍认识:
(1) (如图3所示)R×100档,测量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晶闸管正反向电阻值都应在几百千欧以上,若只有几欧或几十欧姆,则说明晶闸管已短路损坏。
(2) R×10档或R×1档。控制极与阴极间的正向电阻应很小(几十欧姆),反向电阻应很大(几十至几百千欧),但有时由于控制极PN结特性并不太理想,反向不完全呈阻断状态,故有时测得的反向电阻不是太大(几KΩ或几十KΩ)这并不能说明控制极特性不好。测试时,如果控制极与阴极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接近零)或极大,说明晶闸管已损坏。
3.2 管脚判别
对于晶闸管,只有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是一个PN结,具有正向导通,反向阻断特性。利用这个特性,将用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R×1K档,任意测量两个管脚的正反向电阻,当有两个管脚之间的电阻很小时,黑表笔所接管脚便为控制极,红表笔所接管脚为阳极,剩下的一个管脚便是阴极。
3.3 触发能力
(1) 将万用表量程拨至R×1档,将黑表笔接阳极,红表笔接阴极,记下表针位置。
(2) 然后用一导线或通过开关,将晶闸管阳极与控制极短路一下(这相当于给控制极加上控制电压)晶闸管导通,表针读数为几-几十欧。
(3)再把导线断开,若读数不变,说明晶闸管良好。本法仅适用于小容量晶闸管,对于中容量和大容量晶闸管可在万用表R×1档上,再串联一节1.5V电池测试。
关于电子类的刊物,选择的刊物介绍认识: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杂志征稿
电子制作杂志发表文章
·上一篇:“流动式”分层教学方式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下一篇: 电影表现中采用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电影文学核心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