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式”分层教学方式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作者:核心语文建设杂志投稿期刊 人气:255 来源:http://www.qyqikan.com/web_show.asp?id=2118 标签:北大核心文学论文发表
一、“流动式”分层教学研究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较复杂。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外来民工子弟快速增加,全校学生中既有来自本地公办小学、也有外来的民工学生,学生之间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生活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文化仍相对落后,学生群体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基础差,接受知识的能力缓慢。面对如此现状,迫切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根据本校生源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教学的改革实践,决定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流动式”分层教学。
“流动式”分层教学亦称“走班制”分层式教学,即学校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成新的学习集体,进行走班授课。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实施学科课程教学时,按各自的层次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根据研究,学生群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能力超常型,中间层,低水平型。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不再单纯地以学生的成绩分类,而是根据学生的成绩(70%)、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能力(30%)去评判,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确定学生各时期所处的层次。
实践中,我们通过学生及家长访谈、教师座谈会、外聘专家等多种方式,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心理素质、自我期望值、综合能力等多个要素,进行如下分类编组。
分层编组 |
学习能力 |
学习态度 |
文化素质 |
自我要求 |
A组 |
低等 |
欠主动、自控力差、依赖性强、意志力欠缺 |
差 |
愿意 |
B组 |
中等 |
较踏实,能参与、自主意识一般 |
较好 |
愿意 |
C组 |
高等 |
乐观顽强、踏实,主动参与,自主意识强 |
好 |
愿意 |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各组的要求概括如表所示:
分组 |
教学目标 |
教学要求 |
A组 |
学习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技能 |
以区分、指导、会做、会说为主 |
B组 |
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
以辨析、区分、运用、会做、会说为主 |
C组 |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
以综合、自学、运用、会做、会说为主 |
对于教学目标,可依据掌握能力标准详细划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了解、③简单应用、④较简单的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A组学生达到1-3目标;B组学生达到1-4目标;C组学生达到全部目标。对较低层次(A组)的学生注重于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降低难度、放慢教学速度,对于基础知识要查漏补缺,多反复,少变化,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重点培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而B组的学生则尽可能的拓宽和延伸知识面,适度扩大内容、适当变化,适当综合,适当自主,适当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较为突出的C层次学生,大力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多变化,多课外交流,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A组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课标最基本要求的60%以上。B组学生要完成课标规定的所有最基本的要求。C组除了完成所有基本要求,还要增学其它课外辅助教材。
结合各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特征,综合考虑课堂授课的效果,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各层次组人数安排如表所示。
各层次班级人数安排层次 |
A层 |
B层 |
C层 |
人 数 |
10人左右 |
20人左右 |
5人左右 |
通过在各层次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取教师提名,学生自愿的模式,以学生的“最优发展路径”为依据,实现课堂班级动态管理,注意多鼓励“向上发展”,而慎重“向下流动”,不管是“上”还是“下”,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绝不偏袒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以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同时还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实现“流动式”分层教学有序进行。将学生安排在不同层次间会进行升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秀的学生希望通过努力能够留在好的层次学习,一般的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再上一层次,看到努力的方向。这样,势必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既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
·上一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分析
·下一篇: 关于几种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容易发表的电子世界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