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任务的设计措施
作者:教学核心论文发表 人气:159 来源: 标签:
佐藤学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让学生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1]从中不难发现,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一个关键点,基于对大量课例的分析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现以华师大版科学八上第一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例为依据,就学习任务设计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节复习课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四个情境下的四个任务完成来实现的,如下所示:
情境一:
温州至宁波的动车上拍摄到对面一列动车的视频。 |
任务一:观看视频,判断这列动车的运动状态。 |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视频观察,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列动车运动状态判断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是不同的。 | |
情境二:
乘客车由宁波至象山途经象山港大桥 |
任务二:
根据下列信息及桥上设置的两个交通指示牌,判断所乘坐的客车有无超重或超速?
象山港大桥全长约7Km,客车驶入大桥前进行测重时,测得其对水平放置的地磅的压力为2.2×105N,该客车进入大桥时间为17时21分11秒,17时26分11秒离开大桥。(g=10N/Kg) |
设计意图: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利用重力与质量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这两个概念。 | |
情境三:
由于桥面结冰,象山港大桥开通不到一天全线临时关闭。播放车辆在冰冻大桥上打滑视频:驱动轮在转,但是车不前进。 |
任务三:判断地面给驱动轮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还是向后?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了分歧,教师通过演示下列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与小组讨论得出摩擦力方向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 | |
情境四:
投影风洞实验文字介绍 |
任务四: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汽车受到风阻大小与车速的关系?(用简图表示实验方案) |
设计意图:应用本节课相对运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
现结合本节内容,学习任务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策略:
1、基于学生疑惑设计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很多复习课对学生思维要求不高,只是简单的梳理知识。教学应该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学设计应基于大多数学生原有经验,特别要关注大多数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可通过作业分析、课堂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难点创设情境,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有意义学习搭建平台。如本节复习课,学生常有这样的误解,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为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演示小车实验,学生观察到车前进,木板后退。设问:什么力使得木板后退?追问:汽车给木板向后的力,那木板施加在车上的力的方向呢?利用力作用的相互性学生很容易得出地面给车的摩擦力向前,从而明白摩擦力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1]
·上一篇:美国心理的映射
·下一篇: 完善高校社团在推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作用发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