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中“应用难”的办法
作者:数学教育论文投稿 人气:182 来源: 标签:
一、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勇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勇气的培养,消除解答数学应用题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从最基础的题目着手,从中让学生领悟如何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从中获得成功解题的喜悦与信心,此时,教师适当地加以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维护了自尊心,提高了自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起解决应用题的勇气与信心,为解决较难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教师在新授课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穿插应用题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时穿插应用题,让学生增加接触应用题的机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先用实际问题进行引入新课,然后再由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新知识,让学生多接触应用题的机会。
如人教版在“勾股定理”这一章第一节中用实际问题“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引入该问题对于未接触勾股定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待引出勾股定理后很自热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问题,再把求出的直角边与6米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对于用应用题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切不可问题过于复杂,否则既达不到给学生多接触应用题进行练习的目的,也提不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另外,确定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应该及时进行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熟悉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新知识后,可进行下面的练习:
例: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根据题意画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可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这一类题目,引入要有针对性、符合实际问题,切不可为了训练某一知识点而强加不合实际情况的背景。
应用题的教学在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实际问题,并不断优化,才能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学得轻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理解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
·上一篇:访“土家族哭嫁”有感
·下一篇: 从劳动合同法的解读窥探企业管理的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