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文化生活在促进学生的教育作用
作者: 人气:167 来源: 标签:
校园文化生活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动态文化。如果说静态文化主要在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话,那么动态文化则主要在于练就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行为习惯,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如今,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已成为高校第四职能的时代背景下,以什么视角,什么态度对待校园文化生活,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校园文化生活,是当下校园文化生活建设中的一大课题。近年来,肇庆工商学院本着“以育人为根本,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素质拓展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文化生活自觉,立足“素质强校”的大局,紧密联系学院的文化生活实际,建构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建设体系,引领学生不断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生活作为高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育功能。学校承担着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能,它不仅要满足学生课堂上对求知益智、开发潜能的需求,还需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一个优质环境,使学生尽早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技能人”和“现代人”的过渡。
2.导向功能。学校与社会如今相互依存,互为影响,再也不是一个闭合的系统。在学校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思想以及人的心理意志、情感等彼此相互碰撞与融汇。在这种“自由”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学生难免不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这时,校园文化就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激发奋发向上的心理定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得当,就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3.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生活虽不被个体占有,但它却可以对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调控、制约的作用。尽管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能力、学识、兴趣、爱好、需要等方面的差异,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通过启迪和引导,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个体,影响着个体的心理世界,从而使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群体产生认同、模仿的倾向,其心理状态、行为意向与群体的状态和行为相吻合。这种群体心理和行为倾向,无疑会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愉悦功能。文化生活不仅具有教育性,同时也具有娱乐性。学生精力一方面要投入学习,另一方面又要将过剩的精力投入到课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生活就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娱乐育人平台,在文化生活中寻求自我,体现自我价值,满足其求知、求美、求健、求乐的差异性需求。
[1]
·上一篇:全力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 浅谈现代语言加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