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写作指导,发表文章,医学论文发表,教育职称论文,杂志期刊投稿,经济杂志,文学艺术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百科 > >

戏曲舞台中婢女形象研究

作者:大舞台核心期刊     人气:218     来源:     标签:核心戏剧发表
 
【摘要】戏曲舞台艺术已经搬上了大银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表演艺术上也是多种多样了,如何做好戏曲舞台,尤其对婢女的表现也非常重要,同主角一样在戏曲舞台上,也可能尽情挥洒角色的激情;真诚地演绎悲欢离合的故事;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本文就戏曲舞台上常见常演的婢女,按其性格特征、舞台形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并以此作为赏析的对象,勾勒她们的艺术形象,发掘她们的人性之美,肯定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戏曲;舞台;婢女;形象
    《说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婢是女性奴仆。王雪萍《16-18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一书中对婢女的成分作了界定。戏曲舞台上的婢女就如同这片片绿叶样,衬托着舞台上的主角。当然有时绿叶却变成了红花,如京剧《红娘》,其中的红娘则是剧中的主角。舞台上她们聪明活波、伶俐乖巧、善良勇敢、情深意重、滑稽调笑,个个性格鲜明,光彩夺目。这些形形色色的婢女丰富了整个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同时婢女也作为一种戏曲人物类型深受人们的喜爱。
  京剧《红娘》中的红娘、昆曲《牡丹亭》中的春香、秦腔《火焰驹》中的芸香等角色,多表现为聪明乖巧、伶俐可爱,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她们陪小姐读书游玩,侍奉衣食起居;更是充当了小姐爱情启蒙老师的角色。红娘是相府的丫环,春香和芸香则是官宦家的婢女。她们虽是供役使的婢女,但不同于干粗活的丫头婆子。大都是青春活泼的少女,在舞台上伴随小姐左右且行动敏捷,言语风趣幽默,表演热情大方。她们这些特点在撮合小姐与公子的结合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模式基本上都是婢女陪小姐游玩,碰见一位公子,二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小丫环从中周旋撮合,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其中小丫环充当了一个媒介,为小姐和公子的结合起了牵线搭桥、撮合成双的主要作用。
   
   《火焰驹》里的芸香跟春香一样活泼好动,但少了些顽皮与淘气,多了份热心和细心。为了小姐的姻缘,断送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花园》一折,她带小姐黄桂英游园赏花观鸟看鱼,以花衬人,令小姐含笑不语。小姐看到成双成对的小鸟和金鱼时,更是激起了对爱情婚姻的渴望,恨不得未婚夫立刻抬着花轿来迎娶自己。谁知未婚夫家遭奸人陷害家道衰落,黄父立即悔婚,黄桂英姻缘就此化为泡影。芸香深知小姐心事,主动寻找李彦贵的下落,安慰解劝小姐。让她重上翠楼赏玩景致,排遣心中苦痛。《卖水》一折,芸香看到沦落在大街卖水的李彦贵时,将其唤进黄府花园,给公子小姐制造相见机会。两人山盟海誓,互诉衷肠。这都得益于芸香的热心帮助。表明心迹后芸香考虑到李家的艰难处境,提醒小姐一事未提,请小姐赠银接济。其实并非是小姐一事未提,而是芸香热心细致,急他人之所急。双方约定黄昏以后柳荫树下,暗赠银两。不巧被黄府王良发现,密告黄璋。黄璋定计让王良杀死前去赠银的芸香,嫁祸李彦贵。芸香一片热忱为促成小姐与李公子的姻缘,却遭奸人杀害,为此付出了年宝贵的生命。芸香见证了黄李二人情比金坚的爱情告白,又引出李彦贵被捕下狱、艾谦骑火焰驹通风报信、黄桂英大祭桩等故事情节。芸香既是黄李二人爱情的促成者与见证者,又是整部戏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这类婢女大都是主人或小姐的贴身丫环,除尽好一个丫环的职责外,往往在小姐的姻缘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小姐爱情的启,蒙者,又是爱情的保驾护航者。舞台上的表演和念白,多表现她可爱、顽皮的性格特点。唱腔活泼俏丽,发音部位偏靠前,甜脆亮。多穿颜色鲜亮的袄和裤,腰间系一亮色汗巾,符合她的年龄及身份,干练中显靓丽。呈现一种娇憨之美,多以花旦应工。表演往往满台生辉,和主角相得益彰。
   秦腔《恩仇记》中的菊香和越剧《五女拜寿》中的翠云都是忠心护主的义婢。《恩仇记》中菊香为了自家卜小姐的冤仇,和始乱终弃浪荡公子邓丙如做坚决的斗争。不顾恶徒是自己未婚夫的姐夫,当场揭穿他踢死卜小姐的罪行。菊香宁愿忍受被责打,也要连夜击鼓喊冤。她在公堂上坚持要依理而断,不可徇情枉法。菊香面对未婚夫的姐姐苦苦哀求,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要为卜小姐伸冤,要求严惩邓丙如。在菊香的坚持下,施子章依理而断处决了自己的姐夫。菊香刚直勇敢、执着不屈,冒着被衙役们的责打和自己美好的婚姻可能破灭的危险。依然坚持正义,为此奋斗。
   越剧《五女拜寿》中的翠云也是一位有情有义、忠心护主的义婢。面对主人家的飞来横祸,被诬陷抄家。翠云不离不弃,陪伴着老两口投靠他们的女儿。女儿们有的迫于夫家压力不敢收留带罪的父母;有的见父母没有了权势和财富也不愿收留。人情冷暖,亲生女儿一个个不赡养父母。倒是一个丫环陪着老俩口流浪,为他们乞讨度日。在大雪天去乞讨,被冻得昏倒雪地,也不懈怠侍奉主人。这和他们的众女儿形成强烈对比,不是女儿胜似女儿。另外,《红线盗盒》中身怀绝技、为主解忧的红线;《白蛇传》中侠肝义胆的小青;《绿珠坠楼》里为情为义为贞跳楼的绿珠;《晴雯撕扇》中为自身命运抗争的晴雯,都为这类型的婢女增添了一份悲壮慷慨。
   京剧《锁麟囊》中的梅香与碧玉、越剧《五女拜寿》里的夏荷、秦腔《双锦衣》中的丑尼姑等在戏曲舞台上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或出语尖酸刻薄,或语言风趣幽默,插科打诨。尤其是京剧中此类角色多由男性扮演,化妆打扮夸张,以丑角应工。
     秦腔《双锦衣》中《数罗汉》一折,姜琴秋出家时身边侍奉的丑尼姑,则是个滑稽角色,剧中插科打诨,惹人发笑。当她们到佛殿,看到十八罗汉,丑尼姑突然问:“咱们都是尼姑么,可敬这些和尚干啥呢么?”一尼姑说:“这都是佛祖,和尚尼姑都要敬奉哩!”丑尼姑却说:“我还当和尚跟尼姑是一家子呢!”诙谐的语言加上滑稽的动作,且以男性的丑角来表演,使这一类婢女在舞台上别有一番情趣。滑稽调笑、插科打诨还能调节整个剧中气氛,起到冷热相济的良好效果。
  婢女在戏曲舞台上呈现着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即陪衬主角,又凸现自身,而且有的还促进整个剧情的发展。婢女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与艺术价值闪耀在戏曲人物长廊中,凝练为一种人物符号。
  

[1]

·上一篇:新课程教育核心分析新方向
·下一篇: 诵读教育核心文章, 诵读所产生的语文教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