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交流中的语码混合分析研究
作者:英语职称论文发表 人气:220 来源: 标签:
论语言交流中的语码混合分析研究
闫晓云 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摘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以其特有的形式促进了人们的生活交流。而在社会生活中,语言的交流方式又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全球化大背景下,各种语言的混合交织,
形成两种或者是多种语码之间的混合使用,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本文将对这种语码混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更好的推动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和规范略尽绵力。
【关键词】语言交流 语码混合 分析研究
前言
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逐渐形成,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每个地区,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且各个地区在形成语言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本身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因而其价值观、生活习性、社会规范、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等也是各不相同的。语言的地区性和语言的多样性往往又与人生活的地区环境的影响分不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使用语言交流是不同地区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因而除了本国母语的学习之外,学校教育对外语的学习也颇为重视,而基于国内外的社会背景、习性及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在交流与学习过程中,交流障碍、一词多解,一词多义等状况时有发生,甚至于闹出各种笑话。语码混合成为当今社会常见的语言使用现象,这类现象的产生涉及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人们主体认知、交际目的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多种要素的语言行为。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性语言,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化,人们的交流更频繁,使得英语的利用率更加平常化。而汉语是中国的母语,英语则是普及率最高的外语,在英汉两种语言接触中,就会夹杂英语语码混用的现象。在语码混合中常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假设语码甲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另一语码乙中。语码乙通常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而语码甲就会属于从属的地位或者是补充地位,并没不像语码乙那样被人们有意识的使用起来,而在语言接触的使用中是非常普遍现象。所以对于语码混合现象的研究,在如今社会,对于中国人或者是外国人在语言使用上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语码和语码混合认识
生活离不开语言,但是语码混合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影响着我们的交流,正确认识语码和语码混合,是我们找到这些产生语码混合现象的根源。语码(code),著名语言学家瓦德豪(Wardhaugh)在《社会语言学引论》中就这样精辟的总结过,说:“我们可以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称为语码,这个术语是有用的因为它是中立的”。而且明确指出了语码是没有确定的性质,也就是说人们在在交际中采用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风格、语体或语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语码。比如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比如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都可以成为语码。也可以引申为两个国家,在地区上使用的方言也是不同的语码。
通过语码的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理解语码混合现象。语码混合意指两种或者是多种语言(包括语言变体)之间进行的个别词语或者是局部结构的转换,转换所形成两种,以及多种语码之间的混合使用现象。简言之,就是一句话中出现不同的语言类型。语言学家瓦德豪说过:“语码混合发生于精通使用两种语言并在一句话语里从一种语言转换至另一种语言”。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人们会根据不同的的场合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语码,并以一种语码为主,然后再杂使用其他类型的语码,这种自然的转换或夹杂,语言学家称之为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现象,但是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现象的区别是,语码转换是来称句间的转换,发生在句子分界处。语码混用来指称句内转换,发生在句子内部。如“I服了you” “今天我很happy,你呢?”这种英文中夹杂汉语,和汉语中夹杂英文,这就是语码混合现象,这种语言是在交际双方共知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并且是基于双方都听的懂,如果交流的双方根本听不懂对方的语言,这样的对话就没有意义。
[1]
·上一篇:数字化环境下时代教育影响
·下一篇: 污泥陶粒制备工艺对污泥陶粒性能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