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写作指导,发表文章,医学论文发表,教育职称论文,杂志期刊投稿,经济杂志,文学艺术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

走进国徽之父──追忆国画大师张仃

作者:张先铭     人气:199     来源:     标签:
 

 我国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于2010221上午10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张仃先生出名较早,声名显赫,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美术大家,张仃先生从事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跨越漫画、艺术设计、动画电影、实用美术、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评论等诸多门类,负责和参与国内外很多重大庆典的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就出自他手,因此有人称张仃是“包装新中国”的首席设计师。

称张仃为大师,这是一点也不为过,他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史上的奇迹,他是继黄宾虹之后,将焦墨山水运用到极致的山水画大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乃至将来的山水画发展,都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他将中国的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喜欢上张仃大师的作品,那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上大学,第一次看见大师作品图片的时候,就被作品的那种山水精神所深深吸引,从此也就深深爱上了大师的作品。后来,我被学校公派到北大时,曾试图在北京画店寻找大师的作品,但我没有福气,一直都未见过真迹,更没有见过大师本人。大学毕业后,我选择来到云南边陲很偏远的乡村书院里,这是一个半山区的小镇,书院四周只有偏僻而贫穷的村庄,在这里,别说是艺术家,就连一般爱好艺术的人都很难找到,就更加不可能看见张仃大师本人和作品了。现在我只能通过图片来认识大师,虽说这样,在我心中,似乎大师离我这么近,因为当我每一次看见大师作品图片的时候,都能触动我的内心,触动我的情感,作品的内容与笔墨都是如此的亲切。

    我买了大师的一本小画册,都不知翻了千遍还是万遍,但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触,有新的收获。作品内涵的真情深深打动我的内心,让我内心无比的激动,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如果睡觉前不翻几遍小画册就无法入睡,总感觉内心是空的,我对大师作品的热爱程度,就像吸毒犯一样,已经深深地中毒了,中了“画”毒。

 但也许是老天眷顾我,偶然有一次机会,我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发表在同一本国家级艺术期刊上,发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观察》05年第五期上,当时大师是在时代人物这一栏目登了4个版面的专题介绍,而我仅仅只是刊登了一幅山水画,刊登在作品选登中。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荣誉已经很满足了,能够和我最敬仰的大师刊登在同一本书上,对我已经是莫大的精神鼓励了,这也许是我和大师之间千里之外的一小点缘分吧!

    大师以元明清各大家入手,所以奠定了扎实的传统功底,又继承了黄宾虹前辈的精髓笔法,一波三折,太极圆圆,浑厚华滋,同时发扬了李可染先生山水画的大象气势,以静制动,构图上吸收了西方立体画派和构成主义的风格,集古今中西画派融为一身,独创出属于自己浑厚而苍茫的焦墨画风,无不体现出北国风光的雄健与多娇。

张仃大师的作品是朴实的,是生活的精神提炼,每一件作品都是如此的真实感人,内容不虚假,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他的作品就可感受到大师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无比钦佩和敬仰。他的作品不像现代所谓的一些山水画“名家”们,作品毫无情感,有些画家技法花样玩得很好,就开始把自己抬得很高,他们看不起地位低的人,看不起贫穷的人,更不愿去民间感受真情,感受山水的真谛,随便挥毫几笔稍加炒作,就以名家自居,心态是丑陋的,作品就更是丑上加丑。张仃大师以一笔焦墨,画出了民间的辛酸苦辣,画出了山水的真谛,画出了人间的精神家园,画出了一世精魂。

当我在杂志上得知大师离世后,我跑到小河边,默默地看着溪水,不仅潸然泪下,内心无比的哀伤与孤独,晚上我喝得大醉,将自己麻痹,以此来减轻我内痛苦,尽量使自己好受些。现在虽然您走了,但您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我将会把我所有的情感融入画中,以您作为我永远的榜样,将焦墨山水进行到底。                                          

 我心里有一个愿望,我希望来世能当大师的一名学生,做大师的一位朋友,与他共创山水精神家园,描绘出属于人类的那一道风景线。


[1]

·上一篇:论多元化数学实践教学措施
·下一篇: 榆林地区病虫害测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