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域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探讨
作者: 人气:314 来源: 标签:
煤矿区域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探讨
摘要:区域地质有两种解释,宏观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指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地区,比如说一个地质单元、构造带之内的地层构造、水文情况、岩石情况、地貌、煤矿以及地壳的运动和发展史等。其狭义的概念就是特指在煤矿勘查中包括矿区在内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地质,该地区的地貌、地层、岩石以及土壤构造和煤矿等基本地质情况都是区域地质研究的范围。不同的煤矿其成形的区域地质背景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不同矿区的成矿条件也各有差异,本文旨在研究煤矿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成矿原因,为煤矿的勘探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煤炭;区域地质;成矿条件;
前言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目前对于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矿的普查和勘探工作对于寻找新矿至关重要。研究矿区的区域地质,有助于我们发掘新矿,通过进行矿区区域地质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煤矿形成所需的地质条件,把握煤矿的分布规律,这对于扩大矿区、寻找新的矿床具有深远意义,此外,这也为客观地评价矿床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
一、研究煤矿形成的区域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的意义
煤炭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众所周知,其实煤炭就是古代植物的残骸被埋在地下,经过很长时期的微生物作用,通过层层的交叠形成的,煤炭的形成除了依赖于微生物作用,还和区域地质背景有很大关系。一般的煤炭形成区域,其形成地域一定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植物残骸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经煤化作用才能转变成煤炭。
二、.煤矿勘查的地质条件
矿床和矿体是进行煤矿勘查的主要对象,煤矿勘查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找矿。众所周知,矿床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多种地质因素的长期作用。地质因素直接决定了矿床的形成以及分布规律。在煤矿勘查时,我们将控制矿床形成以及分布的所有地质因素叫做煤矿勘查的地质条件,这也是区域地质研究的重点。煤矿形成所需要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岩浆岩、地质构造、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本文仅就以下三点进行详细说明:
1、岩浆岩条件:众多的矿床其物质来源一般都是由岩浆活动提供的,不同的岩浆活动促发形成的矿床类型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煤矿勘查工作时,岩浆岩体的类型可以作为我们预测该地具体有什么类型煤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例如一些基性和超基性岩就会促发形成一些铁、铜、镍、铬、钛等金属矿和金刚石、石棉等非金属矿,如果是碱性的超基性岩的话还会促发形成铌、钽、铈族稀土等稀有煤矿。此外矿床酸碱性的不同也会导致其形成的矿种的不同,作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火山岩对于煤矿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1)岩体的大小和形状:一般情况下,岩体的规模大小和矿床大小呈正相关。2)岩体形成的深度:中酸性和酸性的侵入岩体的冷凝深度不同会导致其形成的矿床有很大差别,冷凝深度较深时基本上形成的都是伟晶岩矿床,比较浅的时候多是矽卡岩型矿床和热液矿床。3)岩体剥蚀的深度:如果剥蚀的程度比较浅,还没有到达岩体顶部的时候,找到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剥蚀的程度适中,已经达到了岩体的顶部,变质作用进行的比较充分,这时形成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希望非常大,但是如果是中酸性的岩体,并且出现了大范围的出露,剥蚀比较厉害时,一般不容易找矿。
3、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有大小之分,最大的就是大地构造也就是全球性的地质构造,此外还有区域性的构造,比如说褶皱、断裂和地壳的一些裂隙。通常比较大范围的构造,全球性、区域性的构造对于成矿带的分布影响较大,但是和成矿关系最密切的却是局部的构造。一般情况下,构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矿。a.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的规模大小和性质往往不同,一般情况下是岩浆、矿液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对于岩石和煤矿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断裂带经常会有大的矿带、矿田或矿床形成。比如在秦岭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多的金属煤矿分布就是这个原因。通过对大量矿床以及矿体构造的研究发现,断裂构造的交叉重合的地方、主干和次级断裂的交汇处以及众多的断裂发生突变的地方都会有很大的希望产生矿,所以在找矿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构造部位特别重视。b.褶皱构造:通常褶皱构造对内生矿床的影响比较大,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控制作用和改造作用,对外生矿床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可以起到改造效果。内生矿床要更加重视成矿之前的褶皱。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之分,一般情况下前者对成矿更有利,成矿的部位一般聚集在背斜的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背斜轴线平行放向的弯曲转折处、倒转背斜的翼部以及背斜和别的有利构造交汇的复合处。之所以向斜成矿的可能性较小,是因为其构造变形位置太深,围压非常大,相对于背斜其伴生构造发育的不好,不容易产生圈闭构造,所以一般不会控制形成内生矿床,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外生矿床的控制。c.裂隙构造:众多的节理、劈理以及裂隙构造是一种非常易于容矿的结构,我国江西南部很多的钨矿都是受节理裂隙的控制形成的。节理裂隙不仅仅对内生矿床有作用对外生矿床影响也比较明显。
三、煤矿勘查方法
煤矿在寻找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直接寻找方式,第二种是间接寻找方式。对于那些有矿体露头特征以及有铁帽或者风化壳的矿体就可以采用直接寻找的方式进行寻找,这种矿体一般通过观察就比较容易发现,寻找难度相对较小。间接的找矿方式包括围岩蚀变法、指示矿物法、物探与化探法、旧矿遗迹法、指示植物法以及地段区分法等。借鉴文中第二部分分析的成矿条件,将会大大降低找矿的难度,提升找矿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为了我国对于煤炭等煤矿资源的需求,本文重点研究了成矿的条件以及形成规律,对于煤矿勘探的相关方法也进行了研究。给我们发掘新矿提供了理论借鉴,通过对矿区区域地质的研究,充分了解了煤矿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这对于扩大矿区、寻找新的矿床解决我国煤矿资源匮乏的现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春纪,姬金生,张连昌等.北祁连镜铁山海底喷流沉积铁铜矿床[J].矿床地质,1997,16(1):21-29.
[2]祁思敬.区域成矿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21(1): 44-48.
[3]赵生贵.1996.祁连山造山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J].甘肃地质学报,5(1):16-29.
[4]张文佑.断块构造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105-190.
[5] 翟裕生.中国区域成矿学若干问题探讨[J].矿床地质.1999,18(4): 323-332.
[1]
·上一篇:关于当代求职者特征及建议
·下一篇: 小说中的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