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写作指导,发表文章,医学论文发表,教育职称论文,杂志期刊投稿,经济杂志,文学艺术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论文 > >

重塑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体系的层次和内容

作者:     人气:388     来源:     标签:
重塑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体系的层次和内容
信仰,是个广义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宗教信仰, 我们所说的信仰在深度上包括了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三个层次. 一个“人”字,需要书写两笔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字,一撇是道德品质,一捺是坚定的精神信仰。因此,关于道德的信仰是整个信仰体系的基石,没有道德的信仰,是不会长久,且产生不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的;要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一代传承一代时,需要强大的文化信仰作为支撑.来增加年轻一代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否,关键看人民对其执政党的政治理念、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在网络多元性的冲击下,要坚定年轻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首先必然要取得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念的认同,重塑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1、   重塑道德信仰
“地沟油”、“毒奶粉”等层出不穷的道德失范事件, 都说明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道德迷失。到底是什么在不断瓦解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精神信仰?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中价值观念的转变.重塑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最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重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规范的.具体途径如下:
(1)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重点理顺利己利他的辨证关系,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引导大学生自尊及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应平等、友善、诚信;了解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不同身份、角色、定位和责任义务,比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师生关系等.
(2)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重点重构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引导大学生传递真善美等正面能量,使大学生明白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个人的道德观念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社会的道德观念,反过来,社会现有的道德观念又对新的一代产生巨大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敬业,社会大分工决定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敬业和奉献;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没有国,家将不复存在,引导大学生爱国爱家,“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光宗耀祖而努力.
(3)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我与自然的关系,重点了解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爱护周围环境和万物生灵, “都是地球的亲人”,注意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维意识形态,进行各种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的渗透,并最终落实到日常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上,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大学生的由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的道德体系,才能重塑其道德信仰.
(4)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重点是要有正确的金钱观.人作为万物之首,要懂得驾御金钱等物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被物所奴役.逐步渗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   重塑文化信仰
文化到底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力量?文化是一群人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外现,具有思维共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一旦接受了某种文化,就会在其思想行为上留下非常深的文化烙印.在以文化竞争为主要态势的网络时代,相信和坚守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重塑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文化信仰,必须首先寻“根”,没有”根”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就是说, 要弥补战争年代和文化革命造成的文化断层,重拾中华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同当下社会现状创新融合,引导大学生研读中华传统文化,诸如儒家经典《大学》、《中庸》、《道德经》、《六韬》、《三略》等,从”道,德,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帮助大学生内炼自己到外达天下,凝练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民族之魂.创新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也意味着必须于时于世有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会出现断层,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于时于世有利,不能指导当下人们的思想行为.一旦人们的思想行为同文化相背离时.文化就停滞了,不再具有文化的功能作用,人们不再学习传承也是情理之中.
(2)增加民族自信心、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要真的使大学生以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为荣,关键在于,使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尤其是在全世界动荡不安,寻求解决各种冲突的答案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快捷传递,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多元文化要在冲突中融合和包容,世界大同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而独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包容、平等,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大同世界的思想,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冲突战争,无贼无匪。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包涵的一些哲学,早已涵盖了现代文化中的很多学科,比如鬼谷子哲学思想,比当前的MBA管理思想还要深刻、系统和有用. 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信仰,必须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大学生对文化和血脉传承的理解,牢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只有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把全世界华人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把中国56个民族紧紧凝聚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旗帜下。
(3)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和优势.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就可以了解其发达程度,一般来说,越是发达的国家,社会开放程度越大,社会文明也越先进.虽然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根,是永远都不能遗忘的,但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洋为中用”,学习和吸取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和优秀部分.一个与时俱进的民族,一个能”海纳百川”的民族文化,是永远不可能倒下去的.
3、   重塑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就是对既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政治体制、政治决策体系等政治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坚信和崇拜,它反映人们在当前政治体制下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政治信仰的一致性,直接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 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体现,正向而又明确的政治信仰,可以增强国家和执政党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充满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网络时代,必须重塑和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度.
(1)    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
从中国人口地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众多、文化信仰多重、政治党派多元等方面,使大学生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要充分了解,使大学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政治体制,是中国现实国情下的必然的唯一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上的不同政治观比较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信仰,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的政治观念,以及所代表的对象. 有所得,必有所失.通过结合实际和对比比较,让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的先进性, 共产主义信仰的对象是“人民”,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中国政治信仰体系的基石.最终,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政治信仰, 学会辨别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利弊,并时刻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1]

·上一篇:利用新的信息平台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
·下一篇: 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效果探讨